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三门湾三门青蟹 400-780-7717

青蟹趣谈:品尝了青蟹,就再也想不起湖蟹是什么味道了

青蟹,别称蝤蛑、蟳、拨棹子,三门人方言叫“螾”,大约得用“蟳”。青蟹自古广泛生长于东南沿海,台州现存的最早府志《嘉定赤城志》有言,“蝤蛑,八足二螯,随潮退壳,一退一长,最大者曰青蟳,斑者曰虎蟳,后二足扁阔名拨棹云。”称谓拨棹,顾名思义,就是它的两螯力大能拨船桨。

青蟹大螯高举,威风凛凛,自古就为人乐道。唐代笔记小说《酉阳杂俎》道,大的蝤蛑长达尺余,两螯特别强壮,八月能与虎斗,老虎斗不过。它随大潮进退,蟹壳随大潮蜕一次,长一次。

晚唐大众诗人皮日休有《咏蟹》诗,豪气冲天:未游沧海早知名,有骨还从肉上生。莫道无心畏雷电,海龙王处也横行。诗题虽然未明确是否咏青蟹,但其中透出的豪气,大约非体大螯强的青蟹莫属。何况青蟹之螯如锯,自古威名显赫。《宝庆四明志》记载,宁波城东海边有座蝤蛑庙,缘起秦汉时,有渔夫捕获一只巨蟹,结果力气不敌,反被蟹螯钳死。时人就地设庙供奉,表达敬畏之心。宁波也因此曾经被人呼为蝤蛑州,谚语“八月蝤蛑健如虎”,一直流传至今。

这个故事在温州状元王十朋笔下,描述得更为具体生动,他在注解苏东坡《丁公黙送蝤蛑》一诗时写道,渔民在泥穴中捕蟹,结果手被蟹的左螯钳住,无法挣脱,情急之下,渔民用嘴去咬蟹的左螯,不想蟹用右螯一下子挖了渔民的眼睛,没多久,渔夫不治而亡。

蟹螯如此威力,人们免不了些许畏惧,但青蟹那种美味,实在是禁不往的诱惑,千百年来,广为文人雅士称颂。

    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有诗“半壳含黄宜点酒,两螯研雪勤加餐”,就充分表达了他对青蟹美味的喜爱,以致他称赞黄庭坚的诗文,说“味如蝤蛑”。

“不到浙乡辜负口”,宋人李正民来到嘉兴,面对如此丰美的海错美食,他大发感喟,而对青蟹情有独钟,所谓“况复海物错难名,蝤蛑轮囷似斗升”。

两宋时期,诗人墨客留下的相关文字特别多。台州文豪舒岳祥就有不少,其《渔父》有诗句“年来避世羡渔郎,全载妻儿云水乡”、“一丝寒雨鲈腮紫,半箔归潮蟹斗黄”,对以捕捞为生的渔民生活充满向往。诗写于南宋末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后,当时传言元军要来宁海屠城,城里的人们纷纷逃往海岛。时在宁海龙舒精舍讲学的舒岳祥,油然而生“深羡于渔家之乐”的感喟。而他的《九月九日》诗,则别有一番滋味,“万事一鸱酒,平生几蟹螯。悲秋仍送远,怀古更登髙”,想必,才高八斗而怀恨不遇的诗人,经常就着蟹螯,借酒消愁,可美味佳酿又怎能抚慰他内心的苍凉呢?

不过,青蟹味道之鲜美,终归广受欢迎,诚如乾隆皇帝《蝤蛑》诗言,“嘉宾燕集,一具专盘”,尤其蟹螯,更令人垂涎。“味美尤在螯,一枚十钱买。自从擘蝤蛑,不忆分湖蟹。”清初海宁诗人查慎行感叹,品尝了青蟹,就再也想不起湖蟹是什么味道了。如此超赞青蟹,可谓蟹粉的典范。

《明越风物志》有语,“蝤蛑并螯十足,生海边泥穴中,潮退探取之,四时常有。”在浩瀚的文海中,有关青蟹的文字,俯拾即是,本文撷其一二,揭其些许,略探青蟹文化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