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三门湾三门青蟹 400-780-7717

海寻湾:三门湾一只青蟹爬出的致富经

三门因湾得名,因海鲜驰名。是中国的“青蟹之乡”、“缢蛏之乡”、“牡蛎之乡”、“小海鲜之乡”,这里有100多种小海鲜是食客的天堂,其中的明星当属三门青蟹。

十月,“秋风起,蟹脚痒。”在品蟹的季节,在“入手巨螯健,斫雪隽莫禁。”满足味蕾之时,我们不妨一起听听一只蟹带动一方共富的故事。

记否?“半壳含黄宜点酒,两螯斫雪劝加餐。”这是海边人家迎着海风悠然自得的生活写照,陶醉了多少过往的心,对于青蟹故乡——三门也多了分好奇,她的前世今生。我们的青蟹故事还是从“千亿安澜工程”开始回溯吧。

海寻湾三门青蟹

连心塘,原名北塘,台州“千亿安澜工程”的始点,三门养殖产业的巍峨长城,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,开始只是泥垒的“赤膊塘坝”,毁于1997年的8月18日强台风,那是一个三门人不能忘却的日子。强台风裹挟惊涛骇浪冲毁147公里海塘坝,决口1022处,海水倒灌,山河呜咽。但坚强的三门人民开始了自救之路,仅四天完成一千多处堵缺抢修。数月之内,35万方堤坝得以加高加固。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国务院慰问组来了,省长来了,2000名党员干部来了,他们上下一心共筑“连心塘”。台风过后,三门人痛定思痛,先后出工数百万人次,夜以继日,历时三年,终于筑起了长达147公里的“生命线”、“幸福线”,相继经受了0414号“云娜”、0509号“麦莎”及0515号“卡努” 等台风暴潮的考验,真正做到了“漫而不决,冲而不垮”,由此结束了沿海受台风大潮侵扰的痛苦历史。

樱花香两岸。在连心塘幸福的游览时光,有一张厚重的纸片飘然来到眼前。还是那年那月,在蛇蟠水道的另一侧畲族涛头村的一封“种改养”的请愿书,325个红手印掀起了一场土地革命,他们流转土地“种改养”,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“三门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”,对“倒塘”后的海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、建设、经营和管理,实行“种改养”的转变,被浙报称为“新时代的小岗村”。三门青蟹集约化、规模化养殖实现了“0”的突破。

历史悠悠,退去的是洪水,但留下的是经岁月凝练的精神,以及精神鼓舞下的惊人创造。三门青蟹在破茧成蝶。

从“0到1”的突破。自2001年注册“三门湾”牌锯缘青蟹商标以来,实现了品牌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的转变,完成了从产品到产业,从产业到品牌的提档升级。

“从0到全”的突破。三门青蟹是全国首个海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 2006年,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2020年6月份,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,三门青蟹圆满实现了地理标志的“全满贯”。

“从0到金”的突破。三门青蟹品牌价值达到46.66亿元,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,如中国著名品牌、中国名牌农产品、全国百强农产品等,是中国青蟹的领军品牌,是三门的一张金名片。

金名片变真金子,路漫漫其修远兮。海的澎湃,赋予了这一方人们勇立潮头的豪迈禀性。

海寻湾三门青蟹

补链、长链、强链,以科技赋能,认准的理,走到底。

补强产业链。2006年,与宁波大学的青蟹研究团队,聚焦种苗、病害、饲料等青蟹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,坚持生态优先,大力推行绿色生态养殖,产、学、研同步并举。团队培育出生长性能更强、抗病率更高的“甬台1号”青蟹,目前育苗100余万只,已全部投塘养殖。团队研究出的“血卵涡鞭虫抗原检测卡”,仅需从青蟹大腿挤一滴血,加入两三滴稀释液即可在2分钟内确诊黄水病。

做长产业链。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让老百姓从青蟹养殖、销售到运输,环环致富,从渔家乐到乡村旅游,行行带富。引进知名现代物流企业,建设物流园区,如韵达快递电商总部、万科三门电商供应链运营中心相继建成。积极打通农村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蟹的美味从清晨捕捞中午到达上海餐桌成为现实。坚持把“鲜甜”品牌嵌入到美丽县城、美丽城镇、美丽农村等建设,致力全域打造“海上大花园”,努力实现山海与城市共美,鲜甜与共富同辉。

做强产业链。落实“科技”首位战略,不断“智库”阵容,先后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、上海海洋大学、宁波大学、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,共建三门中国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,三门青蟹产地区分与品质分析等20余个项目取得了丰厚的成果。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,划定设立牡蛎、缢蛏种质资源保护基地。

海寻湾三门青蟹养殖基地小院

共建、共育、共享,做优品牌反哺共富。对的事,干到底。

青蟹养殖共富特征明显,现在全县约有10万人、近1/4人口从事青蟹相关产业。品牌就是生存之道,所以我们始终坚持做优品牌不动摇。先后制定了全国首个青蟹质量地方标准,省级地方标准《地理标志产品 三门青蟹》,参与制定实施省级地方标准《青蟹包装规范》,把青蟹捆扎物控制在总重量5%比例的做法推广到全省。三门青蟹统一品牌设计、统一生产标准、统一包装规范,实现了三门青蟹品牌的标准化、规范化。创新宣传模式,制作推出电影《小海鲜》,并有近百部专题作品亮相央视《舌尖上的中国II》《螃蟹的征途》《生财有道》《味道》等节目。我们培育品牌,依托品牌的力量实现产销两旺,反哺三门共富。

海寻湾三门青蟹

 借力、使力、尽力,顺势唱响致富歌。为民的事,做到底。

借力科技,养殖户在与科技人员“零”距离的接触过程中,激发了智慧和灵感。青蟹冬季育肥是个难题,养殖户们就造了一个个蟹“公寓”,每年秋末冬初将瘦蟹装入“公寓”,数字化控制温度、湿度等,育肥后的青蟹在春节前后售出,价格翻番。还有,在陆上发展“平面流”养殖,克服了环境的束缚。

使力文旅。青蟹之于三门不仅仅是物产,更是融入到三门的历史文化、民风民俗、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。二十年来,我们认真考证和挖掘古今文人的咏蟹诗词、地方传说和习俗等,先后编印发行了《海风渔火》、《小海鲜》、《敢为天下鲜》等专著。文化给了美食创作以灵感,2002年在西湖国际博览会上的“青蟹宴”获得中国名宴的荣誉称号。多次举办了“三门青蟹烹饪大赛”、“蟹乡美食节”系列活动,以此为起点,还举办“金秋蟹乡渔家乐系列竞赛”、“青蟹趣味运动会”、“青蟹王评比”等系列活动,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三门青蟹饮食文化和节庆文化。从而带动三门农旅融合发展,打造了花桥下岙方、海润“海上畲乡”涛头村等一批“有产业、有文化、有传承、有特色、有深度、有内涵”的美丽渔村。

尽力监管。先后出台《三门县青蟹管理办法》、《三门青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管理办法》、《三门青蟹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》、《三门青蟹品牌保护整治工作方案》等一系列文件,并相应明确农业农村、市场监管、综合行政执法等关联部门管理职责,切实加强三门青蟹品牌保护力度和产品质量检测,实施质量保护提升行动,实现了三门青蟹的绿色化发展,市场的知名度、美誉度不断提升。

三门不断放大地理标志价值优势,补链、长链、强链打造三门青蟹产业集群,聚焦、聚力、聚智走出了共同富裕的特色路,助力三门乡村振兴。我们相信,这座山海小城的明天会更加的“鲜甜”。

海寻湾三门青蟹礼盒